红色湘西|马忆湘:长征路上的“朝阳花”

来源:湘西纪检微信公众号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1-05-14 15:03:02 字体大小:
分享到:

马忆湘,土家族,生于1923年,湖南永顺人。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同年随红二方面军参加长征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州军区通讯总站副政委、司令部管理局副政委等职。1958年在湖南军区从事文艺创作工作。1961年完成长篇小说《朝阳花》。

  

勇追部队


1923年5月,马忆湘出生于湖南省永顺县龙家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那时,她还不叫马忆湘。因地主逼债,母亲不得不把她送到一家农户做童养媳,马忆湘在婆家受尽虐待。


1934年10月,红二、六军团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。她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部队,到红军里面去没人打没人骂,就坚定了要当红军的念头。


▲马忆湘(左)夫妇合影


马忆湘虽然身材非常瘦小,但她加入红军的志向非常坚定,在她多次请求下,红军领导终于被她执着坚持打动,让她到红军医院当一名看护员。马忆湘这个名字还是她参加红军后首长为她取的。首长说:“你是湖南人,不能忘了家,就常忆自己的家吧!”“忆湘”由此而来。


1935年10月,国民党调集重兵“围剿”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。红军开始长征,组织决定将小小年纪的马忆湘留在当地老乡家。在躲藏了一个月后,马忆湘决定去找部队,因为她有个念头:“今生今世,活着是红军的人,死也是红军的人!”于是她扮成乞丐,四处打听红军的消息。经过20多天的长途跋涉,她终于追上了红军部队。


长征路上磨炼意志


在长征路上,首长担心她和其他几个女孩子掉队,让她们每天和先头部队一起走,每到晚上,她们却成了后面收容部队的“客人”。收容部队的同志开玩笑说:“你们几个小鬼呀!每天两台戏,早上轟台,晚上压轴!”马忆湘也被逗乐了。


长征路途艰险,马忆湘的鞋子早就磨烂了,只好赤着脚走路,一双小脚上磨出了不少血道子。一位同志看到后问:“你的鞋呢?”


“早就磨烂了。”马忆湘说。


没想到第二天一早,那位同志拿了一双小草鞋递给马忆湘。原来这双草鞋是他连夜为马忆湘打好的。


渡过金沙江后,部队开始翻越雪山。由于高山上空气稀薄,加上旅途艰辛,战士们头晕眼花,呼吸困难,身体发软,好多战士走着走着就倒在了雪地上,再也没有起来。


进入茫茫草地,气候更加恶劣,粮食也更加稀缺,死亡的战士越来越多。


在进入第二批草地前,战士们自行筹备干粮。马忆湘凑了好几天,好不容易凑到了一小袋粮食,却不料回去的路上脚一滑,粮食掉进了河里,被水冲走了。


马忆湘急得坐在河边大哭,哭声引来了其他战友。大家得知马忆湘丢粮的事情后,一人一把,又将马忆湘的粮袋重新装满。马忆湘心中一阵暖流涌动,泪水瞬时夺眶而出。


马忆湘的粮食吃光了,只能以野草充饥,却不慎吃了毒草,小腹像刀绞般疼痛,痛得两只脚不能落地,只能由其他同志背着走。看到同志们身体都极其虚弱,马忆湘心中不忍,对背着自己的战友说:“同志们,放下我吧,别再拖累你们。”


1936年10月,马忆湘和战友们一起爬雪山,过草地,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在到达陕北。


长篇小说《朝阳花》


终于,13岁的“红小鬼”马忆湘随部队来到了革命胜地--陕北,她被留在延安后方医院工作,后任关中分区妇联副主任。1941年,马忆湘嫁给了“独臂将军”晏福生。1945年,她随八路军军部队赴东北,任旅卫生部政治指导员。


▲马忆湘作品《朝阳花》


解放后,马忆湘随丈夫调入湖南工作。在这里,她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。上世纪50年代中期,党中央号召老干部撰写革命回忆录。马忆湘花了几个月时间,完成了一万多字的回忆录《在长征的道路上》。


马忆湘的回忆录感动了无数读者。编辑部建议她写一部自传体小说。经过3年努力,马忆湘完成了半自传体长篇小说《朝阳花》。《朝阳花》成功塑造了吴小兰、王德明、看护长、小刘、柳莹、李连长等一批红军指战员的光辉形象。该书几年内一版再版,发行数十万册,并被翻译成日语出版。


与《朝阳花》同时期出版的还有《苦菜花》《迎春花》,三本书并称“三花”。随后,马忆湘又相继完成了《难忘的青少年时代》、《我跟红军过草地》等文学作品。


与此同时,马忆湘也被授予少校军衔,并曾荣获八一勋章、独立自由勋章、解放勋章、红星功勋荣誉章,还获得延安劳动模范、劳动英雄等称号。


2016年9月11日晚10点30分,马忆湘因病去世,享年93岁。马忆湘,这位爬过雪山、趟过草地的红二、六军团年龄最小的女兵,走完了她的人生长征路。但她的长征故事、长征精神,和凝结了半生心血的《朝阳花》,却成了我们永远的财富。


相关文档: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